第六百九十五章 密谋(二)_风起1924
官场小说 > 风起1924 > 第六百九十五章 密谋(二)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六百九十五章 密谋(二)

  李恪的话中意思很简单,就是要拆分第1装甲军。5个师的编制,着实不方便指挥,也显得太过臃肿。

  这个想法是李恪回重庆期间跟老蒋提的,老蒋也同意了。李恪的打算是把第1装甲军拆分成2个装甲军,每个装甲军下辖1个装甲师和2个机步师,同时增强装甲师的中型坦克数量和机步师的骑兵数量。

  这次过后机步师的编制要做出一些改动,那就是实行五团制,除了3个机械化部队团外,还增加1个炮团和1个骑兵团。

  这样的布局自然是针对苏联,日军在中国战场的装甲力量基本上没什么威胁,增加装甲力量肯定是为了防备苏军。虽然苏军的装甲部队很强大,就算是中队目前在怎么增加也比不上,但也得确保有一定的还手之力。而扩大骑兵数量,也是从草原的特殊情况来看,有时候骑兵要比装甲兵更方便。

  若是进入外蒙,再怎么也得在外蒙维持一个装甲军的存在。

  对于拆分后的2个装甲军军长人选李恪推荐的是彭克定和李弥,至于邱清泉则是另有他用。对于这个建议,老蒋直接点头同意了。

  对于如何进入外蒙,派哪些军队去,李恪都得和李宗仁和卫立煌等人好好商量一番,而且在行动之前,还必须确保行动的隐蔽性,要是被苏联察觉,这可就不妙了。

  按照开罗会议的协议,战后外蒙是成立共管政府,然后举行公投,是独立还是回归中国。但李恪知道以苏联人的尿性,不管公投结果如何,苏联都不可能让外蒙回归中国,它就想把外蒙变成一个缓冲地带,不仅可以保护其西伯利亚铁路,还可以随时威胁中国腹地,可谓如意算盘打的很响。

  所以肯定是不能信苏联人的,那个所谓的协议,也就是相互妥协的结果。在这些大国看来,协议就是用来撕毁的,只有你有足够强的实力,协议才具有一定的效力,否则就是一张随时可以被撕毁的废纸。

  从廊坊回到静海后,李恪跟李宗仁几人商量后,决定把第2装甲师和第3机步师西调至张家口。对于这个命令,虽然杜聿明、陈明仁、邱清泉都有点疑惑,但以为是为了防备八路军,虽然有些担忧,但也没多问。

  其他人都以为是正常的调动,也都没放在心上。美英苏等国自然不知道这次调动,虽然现在华北战局已定,但依然很混乱。国民党军队占据了主要交通线两侧地区,八路军占领了偏远小城镇和广大农村,还有日军残余、伪军残余依然存在,加上李恪等人的有意隐瞒,自然知道的不多,即便是两个师的师长都不知道原因。

  。。。。。

  “叔民,冈村宁次想约你见面。”

  王之拿着一封电报略带激动地来到李恪面前。冈村宁次主动约李恪见面,毫无疑问就是可能不想继续向先在这样,估计就是和谈。虽然冈村宁次手上没多少军队,但作为一个派遣军司令官主动向中队投降,那影响肯定是不一样的。

  其实李恪以为冈村宁次会自杀什么的,不过想到历史上这位就没自杀,或许对方真的打算投降。不过要真是投降,冈村宁次所面临的压力很难想象,毕竟日本政府饶不了他。李恪还以为对方即便是要投降,也会再耗段时间,没想到这么快。

  “冈村宁次约我在哪里见面?”李恪好奇道。

  “颐和园!”王之回答道。

  “这个冈村宁次真会选地方,选了颐和园这么一个有山有水的地方,真当自己是主人了?告诉他换个地方,换在卢沟桥,不然就继续晾着他!”

  “叔民,你还真打算去跟冈村宁次见面?”卫立煌神色凝重道。

  “去,只要冈村宁次敢来卢沟桥,我为什么不去?又不是在城内谈,城外是我们控制的地方,要是这都不敢去,岂不是让小鬼子笑话?”李恪笑着道。

  “可万一有诈怎么办?小鬼子又不是什么言而有信的人,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而且你是高级指挥官,怎可轻易冒险?”卫立煌担忧道。

  “有诈又如何?而且现在战事已经接近尾声,我就算是有个意外也影响不了战局,而且德公和俊如你们二人还在,我们三人任何一人都有指挥着百万军队作战的能力。

  而要想解决北平一事,保住北平古城,只能想办法让日军主动投降。既然冈村宁次想跟我见面,那我就去看看他到底是怎么想的,他既然不跑,那就是有和谈的想法,我们不能放弃这个大好的机会。”李恪并不是很在意,毕竟这不是那么危险,而且他早就想过跟冈村宁次谈谈,毕竟做了多年的对手,他两还没正式面对面交谈过。

  “我也赞成叔民去会会冈村宁次,只要做好了安全保证就行。现在卢沟桥附近是第7军的防区,附近的日军早就撤到了北平城内,其他的伪军什么的也都被肃清,所以安全问题是不用太过担心的。

  要是冈村宁次真的同意前来卢沟桥谈判,我们不能不奉陪,这会让日本人小瞧。”李宗仁笑着插话道。

  “这个事要跟委员长汇报吗?”卫立煌问道。

  “不用了,来之前,委员长就授权我全权解决华北日军问题,没必要什么事都汇报,反而会徒增事端。”李恪挥了挥手拒绝道,“王之,你给日军那边说一声,看看冈村宁次来不来卢沟桥,我愿意备下好茶招待他。”

  。。。。。。

  “阁下,我们要去吗?”

  北平城里,当听到李恪这边把见面地点改到卢沟桥时,冈村宁次继续下着围棋,丝毫没有抬头的打算,“去,为什么不去,肯定得见面的,无非就是换了一个地方。”

  “可是卢沟桥对于支那人的含义有些不一样,万一支那人。。。。”对面的大城户三治不禁担忧道。

  大城户三治是华北方面军的参谋长,在松井太久郎和下村定撤离北平的时候并没有跟随,而是留在了北平。

  当然撤走的松井太久郎、下村定、唐川安夫、川本芳太郎四人也就下村定暂时成功撤到了热河,但中队却也追到了热河,下村定也不得不继续向东北撤退。松井太久郎、唐川安夫和川本芳太郎却成了中队的俘虏,也正是因为这个事,冈村宁次才下定决心跟李恪来一次面对面的会谈。

  松井太久郎等人没能成功撤退,也意味着中国派遣军司令部跟被摧毁没什么两样,他这个派遣军司令官继续坚持也没什么用。

  “帝队始于卢沟桥,终于卢沟桥也没什么不好。到了现在这个处境,考虑那些也没什么用了,给支那人那边回话吧,就说我同意了,时间让他们定吧,继续拖下去,也没有了必要,早点结束,早点解脱。”冈村宁次淡淡道。

  “嗨!”落合甚九郎无奈地点头道。

  “到时候大城君跟我一起如何?落合君就在城里稳定局面。”冈村宁次抬起头对着对面的大城户三治询问道。

  “遵从冈村君的安排,我也想看看那位多次击败帝队的李恪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大城户三治欣然接受。

  冈村宁次这边一同意,见面的阻力也就没有了,双方约定两天后在卢沟桥见面。

  在见面之前,李恪的警卫部队把周围五公里都做了一次仔细的清场,确保见面万无一失。见面的地点就设置在卢沟桥的桥中心,警卫们提前用模板把地面铺平,然后在上面放了一张不大的桌子和四张椅子。

  见面那天,天气格外的好,天清气爽,正是出游的好季节。可是附近的警卫大多撤到了卢沟桥西岸,在距离大桥百米之外的地方神情紧张的看着河对岸。而在李恪身边,除了王之和卫队长,就只有10个手持冲锋枪的警卫,而且包括李旭东在内的11人都把子弹上膛,确保在意外发生时可以在短时间里消灭对方。

  “叔民,冈村宁次会来吗?”看着北平方向,王之坐在一旁,忍不住问道。

  “一定会来!”李恪微笑着说道,语气十分肯定。

  然后李恪便开始烧着开水,并把茶叶准备好,等候冈村宁次的到来。

  没一会儿在李恪等人的注视下,北平方向传来阵阵马蹄声和汽车声音,只见一辆装甲车在一队骑兵的护送下来到了卢沟桥东岸。

  “司令官阁下,支那军队都在对岸,东岸没有支那军队!”在冈村宁次从装甲车中走下来的时候,一个日军大佐来到其身边汇报道。

  “对面来了多少人?”冈村宁次看了一眼桥上,淡淡地问道。

  “桥上有13个人,河对岸有大量的支那军队。”天野正一如实说道。

  河对岸的中队并没有隐藏自己的身形,而是正大光明的在河对岸站立着,仿佛在震慑冈村宁次他们。

  “不管对岸的那些,既然对方只来了13个人,那我们也去13个,其他的留在这里。”

  说完冈村宁次就拿着自己的指挥刀大步向桥中间走去,大城户三治和天野正一则是连忙跟上。

  来到近前,两边的士兵都很紧张,下意识都握紧了手中的枪,屏住了呼吸,但李恪和冈村宁次则是没有一点紧张的样子,很轻松自如。

  “冈村司令官,这应该是我们第一次正式见面吧?”在冈村宁次来到近前,李恪伸出手跟对方握在一起,笑着说道。

  “的确是,之前曾多次想与阁下见面,可是一直无缘!”冈村宁次微笑着回应道。

  “现在见面也不迟。”

  任谁看,这两人也不像敌人,而是多年的好友。但只有当事人知道交锋已经开始,虽然冈村宁次现在处境不妙,但依然不想丢了其国家和军队的脸。

  说完李恪就安静的坐在那里,开始拿着旁边精致容器里的茶叶,开始用着比较熟练的泡茶技术泡茶。

  闻着那浓浓香气,冈村宁次和大城户三治也都忍不住陶醉起来,冈村宁次不禁问道,“李司令,这是什么茶?怎么这么香,而且是兰芳的香味,在我印象中,贵国应该没这种茶叶才对!”

  “冈村司令官这话就有点偏颇了,此茶名为大红袍,乌龙茶的一种,产于福建武夷山的三株母树。我也是偶然间才发现这种茶叶,不过产量年也不到一斤,所以在外界甚少流传,冈村司令官不知道也很正常。中华之大,贵国也不是什么都知道的!”说完李恪玩味的看了一眼冈村宁次,然后指着面前泡好的茶叶,“冈村司令官、大城参谋长请用吧!”

  见李恪直接道出自己的身份,大城户三治也有些惊讶,不过想想也很正常,到现在这个地步,中国的情报机构也估计把北平的情况打探的一清二楚,对方有他的照片也很正常。

  “李司令,王参谋长,请!”冈村宁次微微笑道,不经意就扳回了一局。

  冈村宁次端起面前的茶,细细品味之后,整个人一时沉迷在之中,久久不能自拔,许久才睁开眼,不舍得放下茶杯,感慨道,“此茶不错,当得上茶中极品。武夷岩茶我也喝过,但敢这个依然有些差距,不知这大红袍有何寓意?”

  “此茶在我中华明朝期间,为贡茶。每年朝廷派来采摘的官吏都身穿大红袍,然后解袍挂在贡茶的树上,所以才叫作大红袍。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初的大红袍也仅剩三棵母树,一年所产甚少。”李恪略带自豪的解释道。

  “看来今天能饮此茶,也是我的荣幸。”说到这儿,冈村宁次便话锋一转,“不知道松井君等人在贵方现在如何?”

  请收藏本站:https://www.gc9.cc。官场小说手机版:https://m.gc9.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