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德械师(三)_风起1924
官场小说 > 风起1924 > 第一百九十七章 德械师(三)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百九十七章 德械师(三)

  “兴华,你觉得这个魏采尔团长如何?”趁着顾问团的人不在,老蒋趁机把憋在心里很久的事说了出来。

  这个事他跟杨永泰和陈诚商量都没用,两人根本在这件事情拿不定主意,也不敢拿主意,万一得罪德国人可就不妙了。对德国很了解,并跟德国上层关系很好的李恪无疑就是一个很好的商量对象。

  见老蒋问到这个问题,李恪小声问道,“校长,是魏采尔顾问做的不够好吗?”

  旁边的陈诚解释道,“兴华,魏采尔团长能力不错,对我们帮助很大,但是就有点过了。你也知道,我们的军官和部队问题是不少,不过魏采尔团长经常不客气的批评,下面的军官都有不满。而且还经常越过校长对下面的将士指手画脚。”

  李恪这才明白,估计老蒋想换人的原因不是魏采尔过多批评部队,而是越过老蒋指手画脚才对,这犯了老蒋的忌讳。便沉声道,“校长,撤换魏采尔团长倒是小事,但是让何人来接替?校长可有人选?”

  “我觉得塞克特顾问就不错!”老蒋说道。

  “校长,你也知道塞克特顾问的身体不是很好,之前回去就是因为需要静养。”李恪劝道。

  虽然他跟塞克特顾问的私交关系算不上多好,但毕竟都熟识,而且他也挺尊敬对方。在德国的时候,他还专门去对方家里拜访过,看望对方。

  “不行,对于魏采尔我实在受够了,反倒是塞克特顾问给我的印象很深,少说多做,而且我也很信任他。”老蒋固执道。

  “这。。。”见老蒋这么坚持,李恪也有点左右为难,“校长,我尽量去试试。”

  “这事你出面好点,也别说出去!”老蒋叮嘱道。

  “校长有个事,我觉得应该跟你说一下!”李恪突然想起一个事。

  “是这么回事,在德国的时候,我跟现任德国总理希特勒先生谈到关于把两国的外交等级从公使升为大使,而且德国也愿意把大使馆迁到南京。”

  虽然现在中国的首都在南京,但是外交使馆还是有不少在北平的东交民巷,而且即便是迁到南京的,也依然霸占着东交民巷原来的使馆。

  “这是好事啊!相信有德国带头,其他的国家也会纷纷提升外交等级,兴华,在这方面你可算是立了大功。”老蒋听后夸赞道。

  聊着聊着,几人的话题就被李恪带偏了,不知道怎么聊到了外交上,李恪也说了一些自己的看法。这个时候杨永泰才发现,这个李恪不仅在军事和民政上表现出出非凡的能力,没想到在外交上也分析地头头是道,包括对日、对苏,以及欧美之间的利益矛盾等等。

  弄得老蒋都想让李恪去当外交部长,当然这也就说说。现在的外交部长可是汪精卫兼任着,老蒋暂时不想跟汪精卫发生冲突。

  不过中间李恪建议恢复对苏的外交关系,至于理由就是以夷制夷。苏联和日本的关系一直不好,现在日本占领东北让苏联充满了担忧,起码在对日上,中苏有了共同的敌人。

  当然现在老蒋对这个还是有顾虑,毕竟他现在还在剿共,恢复跟苏联的外交关系觉得不是很合适。不过李恪建议利用苏联牵制日本的建议,让他有些意动。

  李恪跟陈诚出去的时候,忍不住跟陈诚到了声谢谢,毕竟对方也算是帮了自己,“辞修,这次多谢帮忙了!”

  “叔民,你这就见外了,这又不是什么大事!而且杨永泰这人太过嚣张跋扈,陈氏兄弟早就对他布满了。”由于是私下关系,陈诚便对李恪换了一个称呼,叫他本来的字。

  说实话,由于老蒋经常当着旁人叫李恪‘兴华’,很多人都以为李恪字‘兴华’,以至于连他本来的字都忘了。幸好李恪也不在乎,反正一个称呼而已。

  “再怎么说你也帮了我,包括调整师上面。放心,明年那批德械,等教导总队装备好了后,剩下的我都拨到你的部队。”李恪拍着肩膀笑道。

  “那就多谢了!”陈诚拱手道,“对了兴华,要是可以的话,能不能把那个31式轻山炮给我多拨点。我听说这个火炮性能很好,比沪造克虏伯山炮都要好,射程远不说,重量也轻。”

  李恪略微有些为难道,“这个轻山炮的产量不是很高,得等德国方面给兵工厂升级后产能才会提高,现在每出来一门基本上都被各个部队给要走。这样吧,你要是不急,在围剿红军前,我给你准备36门一个炮兵团的31式轻山炮。”

  “真的?”陈诚大喜所望,他知道31式火炮的稀缺性,本来以为能要到十几门就不错了,结果对方直接给他一个团的火炮。

  “我这人的信誉,你还不放心?”李恪故作生气道。

  “那怎么会!你的信誉要是差,估计也没人信誉好了!”陈诚连忙解释道。“其实,我很羡慕你,有着很好的才能施展空间,不像我现在只能希望早日解决完红军。”

  “辞修,你这还不好,手上指挥十几二十万精锐部队,可是羡煞旁人!”李恪笑着道。

  他这话有明显的抬举之意,陈诚的打仗能力其实并不强,但这人对老蒋忠诚,挺会做人,这才是他受到重用的原因。李恪到感觉对方应该适合处理政务,而不是在打仗上面浪费才华。

  “这看似风光,压力大啊!我正好向你讨教,为什么你在湖北剿共那么容易,几下就被境内的红军肃清了!”陈诚好奇道。

  李恪还以为什么呢,也没隐瞒,“这个也很简单,七分政治,三分军事。要只是用武力围剿,不可能消灭红军,要是能解决土地问题,整顿吏治,其实坚持一两年,效果就出来了。

  而且湖北的红军跟江西的红军不同,湖北红军可弱多了,而且指挥人员的能力也赶不上江西红军。江西这边你看都有谁,朱毛二人、周主任、刘伯成、叶剑音、林标,这些可都是很有才华的指挥人员。”

  “你说的这方法,我当时想过,本来建议在江西实行限田制度,结果熊式辉反对,于是就不了了之。”陈诚深有同感道,“不像湖北和浙江,你都把降租降息推行下去了。”

  熊式辉可是政学系的人,加上本身的原因,不赞同土地改革很正常。

  “你这么说倒也是。我在湖北和浙江虽然推行下去,可是杀了不少人的,很多地主可不想降租降息,加上地方吏治腐败。前年、去年我可杀了不少劣绅,现在都老实多了,也就默认了降租降息。什么时候你去当一省主席的时候,我可以派人给你教授一下经验,这种改革可不是你想改就能改,必须得有人去实行,彻底落实到地方,才算成功。”正好陈诚也是这方面志同道合的朋友,李恪便有了想法。

  “一省主席?叔民,你这高看我了!”陈诚苦笑道。

  “辞修,话不能这么说,又不是没机会。旁边的湖南何健,校长可是一直不满意对方搞独立王国;福建也一样,现在很不稳,19路军的人迟早要弄点事出来,这样不就有两个省主席腾出来。

  不过我建议你去湖南,湖南毕竟是粮食重要产地,实行降租降息的效果要好点。”李恪低声说道。

  “湖南?没有证据,委员长可不会动何健!”陈诚直摇头。

  “辞修,像何健这种人,找证据还不是很简单的。不过这得有个时间,到时候要是真的把何健赶下去,我一定推举你当湖南省主席,实现你的那限田制度。”李恪怂恿道。

  说实话,在国民党内部找个志同道合的真的很难找,为什么现在进行土地改革的省份就浙江和湖北?要知道现在中央控制的省份不少。不就是那些省主席都不想动土地这个敏感问题,免得自己的乌纱帽不保。

  在土地方面支持降租降息也不是没人,但大部分都是没有权力的在野派,也就是被老蒋搞下去的那些人中间的一批人。

  听到李恪这充满诱惑的话,陈诚也动了心思,要是真的能当一省主席施展自己的抱负,他也想试试。

  看见陈诚那跃跃欲试的样子,李恪就知道自己的话起作用了。不过对付何健可不是那么容易,对方一直在湖南发展,29年就担任湖南省主席,不说把湖南经营的固若金汤,但起码在湖南有着很大的影响力,要是没有确实的证据,没人敢动他。

  不过李恪却是知道,像这种军阀,很好找借口,关键是得找个合适的借口,免得引起反弹。

  李恪在江西待了一段时间,而在这段时间,朱家骅等访德代表团主要成员也都回到中国,当中国跟德国达成全面军事合作的消息传开,李恪的名声大噪。国民党内的有识之士也都很佩服李恪,在这些人眼中,李恪的印象无疑拔高了很多。

  当然也有人骂李恪卖国,主要是把大量的矿产卖给德国,当然对于这个没人在意。

  很快宋子文也回到国内,跟李恪是带回武器和设备不同,宋子文带回来的是美元和棉麦。不过宋子文并没有因为从美国借款5000万美元得到老蒋的嘉奖,反而因为军费新增超支6000万跟老蒋大吵起来,这件事一时闹得沸沸扬扬,但谁也不敢去插手。

  对于这个事,李恪也就看看,这事跟他没关系。他不是不眼馋财政部长和行政院副院长一职,但即便是宋子文不干了,也轮不到他,还不如当个饭后谈资。

  而此时第五次剿共作战也开始,对于这次,李恪的嫡系部队依然没参加,不过之前投靠他的万耀煌则是带着13师前往江西。从第八军脱离的卫立煌,也率领14军两个师参加第五次围剿。

  李恪这边,鉴于第2军的编制太大,不利于指挥,军委会下令周而成的第6师和王鼎元的28师,组建新的第17军,军长周而成,副军长王鼎元,原来17军解散。

  就在王鼎元成为副军长的时候,李恪跟胡宗南谈了之后,胡宗南终于舍得把第一师扩编为第一军,下辖第1师和第78师,外加一个西北补充旅。胡宗南本人也成为国民党这边黄埔学生中第一个升为军长的人,也正式开启了其西北王的征程。

  华北那边,由于孙殿英迟迟不就任察哈尔省主席,老蒋便下令任命其为青海屯垦督办,让其开赴青海。而这边,为了防止马鸿逵等马家军四马与孙殿英勾结,下令马鸿逵等人中途截击孙殿英,挑起孙殿英和四马的战争。

  由于马家军实力不弱,老蒋还秘密拨付给了孙殿英一批弹药,而这边也让马家军出动更多的军队去截击。

  当然现在孙殿英还在察哈尔,并没有开拔。为了保证中央能坐收渔翁之利,老蒋把汤子模的第八军调至汉中,当作增援西北的预备部队。

  老蒋这边忙着剿共,那边忙着算计西北各个地方派,西边还在想方设法把触角深入四川。而在福建,因为第五次剿共的原因,19路军上下已经开始蠢蠢欲动,因为李恪提醒而有所防备的老蒋,在得到一些消息之后,也在积极调兵遣将,并让王成志等浙江军队做好准备。只要蒋光鼐和蔡廷楷等人行动,他就趁机出兵一举解决掉这个不稳定因素。

  老蒋到处算计的时候,李恪则是在湖北忙着把自己的部队编制按照调整师编制调整。

  请收藏本站:https://www.gc9.cc。官场小说手机版:https://m.gc9.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