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亩产千斤的秘密(四)_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
官场小说 > 科技强国,向秦始皇直播四大发明 > 第31章 亩产千斤的秘密(四)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1章 亩产千斤的秘密(四)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里有一支流派叫做“农家”,他们提倡的是“君民并耕”的思想。但想也知道,这样的思想肯定不会被君主们所采纳,到了先秦后期,农家已经悄然退出了政治舞台。】

  咸阳城中。

  李斯冷笑一声,想起了自己曾经学到过的一些关于诸子百家的轶事。

  农家在当时可也算是显学,和儒家的思想有一部分重合,但也有一部分是天然对立。

  孟子就对农家的许子十分不屑,甚至称其为今也南蛮觖舌之人,说他是有着奇怪口音的南蛮子。如果不是农家当初势大的话,那孟子根本不会将他放在眼里。许子的弟子陈相原本就是儒家子弟,后来转为农家,就像他一样。

  陈相曾经和孟子论战,但被孟子打败。再后来,农家不受君主重视,也没什么新的变化,就慢慢的败落了。

  李斯也不喜欢农家的理论。

  “君民并耕而食”、“收获平均分配”…幼稚!

  完全无视整个国度的现实情况。

  已经得到权力的君主怎么可能会和庶民一样的去种地。所有的收获怎么可能无视身份平均分配?

  就像他自己,他现在已经不再是守仓库的小吏,而贵为秦朝的相国。

  难道还想让他和庶民一样冒着大太阳去种地?那他那么辛苦,用尽心机要往上爬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农家,倒也亡得不冤!

  不过,李斯倒是不像上次担心儒家那样的担心农家,自己的陛下就算是倾儒,也绝对不会倾农,最多就是鼓励农桑而已。

  不过,刚刚羽赵过发明的几种农具倒是真的好用,李斯召来自己府中的工匠,让他们赶紧连夜仿制出来,这样明天自己可以带着入宫呈给陛下了。

  李斯抚着须,满面笑意,仿佛看到光明的未来。

  【但之后,华夏古代也涌现出了不少的农学家,他们身上或多或少还闪耀着农家的影子。】

  【我们刚刚提到的赵过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不仅发明了耦犁和鞍车,还创造了一种代田法。当然,也有说是关中的农民在劳作中发明了代田法,而赵过在这个基础上做出了总结和改进。这一点暂且不提。】

  【简单的

  理解代田法就是在田里挖沟,然后把农作物种在沟里面,这样可以保证它们的幼苗不被风吹倒,还能更好的赌博水分。然后每次除单的时候再把购边至上的工往沟里填一点,让农作物长得更加扎实。等到填平,农作物基本也长得差不多了,就等着成熟结果了。然后第二年的时候,再换一下沟和垄的位置。】

  戴着斗笠的农人在一名老者的指导下在田里开沟,然后小心的将种子洒了下去。

  种子很快就长成了小苗,农人脸上露出了笑容。

  有一夜,忽刮大风,他在家里辗转难眠,索性披了蓑衣来田中查看。

  却看见平地里种下的秧苗早已经被大风刮得东倒西歪,但种在沟渠里的秧苗却因为两边士垄的保护还活得好好的,只是面上盖了一层薄土。

  太阳出来了,照耀在秧苗之上,充满生机。

  【这一点是很科学的,因为我们现在即使不会种地,也大概知道一块地如果一直不停的种同一种植物,它的肥力就会慢慢的流失,最后变成毫无营养的沙土。耕地也是需要休息的。代田法就保证了耕地的轮休。】

  …

  萧何一拍大腿:“这个很有用啊!我们也可以学嘛!”

  而且看上去其实并不困难,应该很容易就学会。

  他虽然是主吏掾,平时不用下田干活儿,但家中也是有很多亩地的,正好到时候可以拨出一部分来试一下这个代田法。

  正当他寻思的时候,却看到旁边的刘邦站起来就往外走。

  “刘季你小子去哪儿?”

  刘邦哈哈一笑:仙画路上也能看,我找人去商量水车一事。

  他平时可是要帮父兄在地里帮忙的,知道灌溉一事有多重要,也有多难。两只大木桶装满水,一下子就能将腰背压弯。而且一亩地往往也不止一两桶水,更别提十亩地百亩地。反复往来,人都要累死。

  仙画所展示的几种农具,那些小件的并不难仿造。

  唯有水车,身量巨大而且有一定的难度,必须要言府要吏目拿出钱和人来介入才有可能办成。

  刘邦决定牵头来尝试一下。

  如果能行的话也算是造福家乡,而且,他心中也有着小心机,若是能抢在别人面前将水车搞出来,说不定对自己的前途也有些好

  处。

  刘邦平时惫懒,但不代表他不想升职。

  他只是胃口比较大,要搞不如就搞个大的。

  萧何在身后笑着摇头,也高兴他终于不再浑噩,起身跟了上去。

  汉武朝。

  有人问孙小羊:“仙人最后讲了些什么?”

  他们之中很多年纪大的人,虽然能听懂仙人说的话,但却不太懂里面蕴含的意思,要想很久才能想明白。但往往,等到想明白的时候就忘记了原文。

  现在正好可以请教孙小羊,这个村里唯一念过书的年轻人。

  孙小羊将仙画中关于轮耕的那一段告诉他们,自己也喃喃自语:原来土地也是需要休息的吗?”

  就像人如果一直挑水的话,那肩膀容易酸痛,需要休息好几天才能缓过来。

  “真的是这样!”人群中有人喊出来,“我们家之前有块地,之前种什么都长得很好,但这两年开始,种什么都长得不好。我还以为是鬼神作祟!还想要请巫来作法!

  仙画中既然这样说,那巫肯定是没有用了。

  喊话的人庆幸自己家省下了一笔钱。

  “可是,土地如果要休息的话,那我们的收成不是更少了?”有人哀叹道。

  孙小羊想了一下,说道:“仙画中说的是种同一种作物才会这样,或许种不同的作物就不会这样。另外,我觉得我们可以尝试一下代田法,看上去并不是很难。”

  人群中很快响起了声音。

  “小羊,我们听你的。”

  “对,听你的,你说怎么做就怎么做!”

  如果不是孙小羊的话,他们还沉浸在之前的悲痛之中,可能根本顾不上仙画讲的这些内容。

  而现在,他们却像是看到了希望。

  经过半期仙画的时间,孙小羊已经俨然如这一片的带头人。

  【另外赵过还有一件事说明他真的很有科学思维。那就是他懂得实验的重要性。代田法并不是他脑子里一想到立刻就推向天下的,人家在离言设计了试验过程,划了试验田,得出了不错的结论,这才慢慢的向民间开始推广。】

  【所以说赵过是华夏古代第一位农业科学家,应该没什么问题。他的功绩是很伟大的,汉

  武帝后期有多惨我们上次也讲过了,经过赵过推广农业,提高产量和效率之后,配合休养生息的政策,到了汉宣帝年间,《后汉书》记载“天下安平,人无徭役,岁比登稔,百姓殷富,粟斛三十,牛羊被野,已经是安平富裕、人烟繁荣的世间景象!】

  小小的孩童坐在水牛上,从田间的小路上走过。

  小路边就是丰茂的农田,而不远处还有牛羊在山坡上吃草。

  孩童吹起了笛子,清脆动听的声音在田间林里响起。

  一派静谧闲适的悠然之景。

  看得各朝各代的农民们都要落泪,这就是他们梦想中家园的模样!

  【刘彻,要打战的时候有卫青霍去病,要搞钱有桑弘羊,要搞农业就找来了赵过,要托孤又认准了霍光。不说别的,他这当皇帝的运气是真好,当然,他自己看人和用人的本事也是真准。赵过在当治粟都尉前毫无名气,桑弘羊只是商人之子,卫青只是一马夫,这种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大胆态度,也给了刘彻相应的回报。】

  刘彻已经完全没有刚才的脸黑迹象,反倒愉悦非常。

  朕用人的确是不拘一格。在这上面,他有着强烈的自信,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夸!再多夸一点!

  想听。

  赢政心里都酸得冒泡了,看看人家这济济的人才!

  当然了,他文也有李斯,武也有蒙恬王翦,但作为一个帝王,谁会嫌弃自己朝中的人才多呢!

  而且,仙画还没怎么夸过他大秦的人才呢。

  他面无表情,实则心里酸得冒起了泡泡。

  李世民不酸。

  他笑呵呵的看着众臣:武帝用人的确大胆独到!身边不少治世之能臣。不过,朕的大唐也不差,众卿家必定也能如汉武群臣一般,青史留名!”

  汉武帝有他们,而他也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该知足了。

  众老臣们被李二凤感动得泪水连连,连忙躬身:“陛下乃不世之明君,我等愿为大唐为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君臣一时之间执手相看泪眼,肉麻兮兮。

  李世民也在心中想,看来后世所说的科学思维与实验也有关系。那赵过,即使只是

  种田也知道先试验,看来,朝廷的政策也应如是。

  有的时候,贸然推广下去只会收获到与自己想要的相反的结果。

  李二凤不知,受仙画的潜移默化,他已经琢磨到了一点科学思维的内在本质。

  【可惜的是,赵过没有著作留下来,要等到西汉后期的汜胜之,编著了《汜胜之书》,才有了华豆历史上最早的一本农业典籍。】

  【汜胜之的生平在史料中没什么记载,只知道他在汉成帝时期任议郎一职,然后在京师地区指导农业生产。他在工作中可能有所感悟,于是就将自己的所得和民间的一些优秀经验包括什么时候耕田、什么时候收种、留种、育种,以及如何积肥等等一些十分详细的技术经验,汇编在一起,这就是《汜胜之书》。】

  【这上面的优秀经验,一直到了隋唐时期都还在被人不停的引用。它也与后世的《齐民要术》《农书》《农政全书》一起被称之为华夏古代四大农书。】

  西汉。

  汇胜之正在自己家中的书房里奋笔疾书。

  妻子送来点心,看他清瘦的身体很是心疼:你说你,人家当议良的天天待在官舍里,就你,愿意往田里跑,晒黑了不少,成天累得要命,也不知道图什么。

  汜胜之笑道:“我只是看着瘦,但实际身体可比那些成天久坐的好多了。”

  妻子将点心放下来,还是有些不满:“儿子从官学中回来,都说别人笑话他父亲是个田舍郎。”

  汜胜之不以为意:田舍郎就田舍郎。这等瞧不起农人的人,叫他少与之来往。

  妻子还想说,正好仙画开始了,她索性找了座位坐下,和沼胜之一起观看起来。

  然后就看到这一段。

  她不可思议的转过头来:“这上面不会说的是你吧?”

  她当然知道自己夫君这段时间正在编著农书。一开始的时候是觉得很不靠谱,农书有几个人会看?如今士人们都看不起农人,轻易不会下田。说不得,这农书只会浪费家中笔墨。

  但,夫君居然靠这个青史留名了?

  汜胜之哈哈大笑:你看,田舍郎也是有田舍郎的好处的!

  他更好奇的是,不知道和自己的

  农书并列的其他几本写了些什么内容?耕作之法是不是在后期还有改善?

  如果是的话,那农人们的苦也能淡一点了。

  【《汜胜之书》后,北魏的贾思勰编著了《齐民要术》,对《卫胜之书》也多有引用。】

  【《齐民要术》堪称古代农书之首,也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里面关于农业的方方面面,写得很详细。里面裹括了农艺、园艺、造林、蚕桑、畜牧、兽医、配种、酿造等等各个农业学科的知识!基本上摊开《齐民要术》,咱们现代农业大学里的各个大分类的学科都在里面了,这还是一千五百多年的古人写的,相当于他一个人建立了一整个农学体系,就问你牛不牛?!】

  《齐民要术》的目录在天幕上展开。

  从卷到里面的篇章,一共十卷九十二篇,十分详尽。

  路小将实在找不到可以配的画面和初步段了卖性就将书中的内容文字做好本地纸放了上土

  但这一举动反倒让其他时空中她所不知情的观看者们更加的开心。

  【贾思勰并不是农民,反倒是“士人”,读书人,他当时官拜高阳太守一职,对农桑稼墙和其他民生之事都非常了解,绝对不是那种只知道盖公章和往自家搂银子的贪官。当官需要到处走动,看过很多地方不同的种植之法,卸任之后,他就开始回老家研究农学,然后编写《齐民要术》。这里面既有他从民间得来的经验,还有他自己的经验。他为了写怎么养羊,特意自己买了两百只羊来养。所以,书里面的经验绝不是只停留在纸上。】

  【这也是现代农业研究的一大基础原则。农学院的基地里面总有着各种各样的实验田,千万不要手贱去拔,小心师兄师姐们毕不了业和你拼命。】

  李世民决定收回自己刚刚说不酸的话。

  他酸呀!

  农学大家,大唐还真需要!

  《齐民要术》一书,在隋唐的时候都流传甚广,后人超越。可见贾思勰的大才!

  可惜这样的大才却生逢北魏末年,竟然做了一任太守之后就再无什么官职。

  若是他在大唐,司农寺卿的职位跑不了!

  北魏。

  高阳的一处田地旁边,搭了简单的窝棚。

  有一老农过来,看到他之后惊

  讶极了:先生还没回城?

  贾思勰笑道:“明日还要再过来,省得麻烦,不如直接在这里住下。”

  老农惶恐极了:可这窝棚,哪比得上先生城中的宅院。

  “无妨。”贾思勰身处陋室却神情淡定。

  老农见他的确是不在意的模样,这才放下心来。

  他笑起来:“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如先生这样的人,竟然对种田这样粗鄙的事情感兴趣。”

  老农并不知道贾思勰其实就是城中太守,这次是微服来民间视察高阳周边的耕作情况。只是他见贾思勰穿着虽朴素,但身上没有什么补丁,另外,手脚一看也不是惯常种地的模样,所以才觉得惊讶。

  贾思勰却并认同他说的,摇头笑道:“农为国家根本,种田这样大的事情怎么能说是粗鄙呢?这可是一门大学问。”

  老农挠了挠头,他听不太懂,只觉得这位先生说得很高深。

  难道种田真的是一门大学问?

  【扯远了。】【继续说回《齐民要术》。】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的丰富,而且很先进。比如他提出了选育良种的重要性。只有种子好了,种出来的农作物才能长得更好。在书里面贾思勰提到了80多个品种的谷类,包括粟、小麦、水稻等等。而且,他还根据每一个品种的成熟期、植株高度、产量等等各个维度进行了分析比较,是不是很有现代农学搞研究的那味儿了?还有怎么养殖动物,要注意动物的公母比例,等等,非常详细。自己验证过的就标注,没验证过的也会说明,非常的严谨。】

  【贾思勰若是生在当代,肯定也是一位很优秀的农学家!】

  路小染将书中一些重要的内容找出来,贴在了视频里。

  比如种韭第二十二:韭性内生,不向外长;

  比如“养羊篇”等等。

  汉武朝。

  赵过将天幕上的内容全都用笔记了下来。

  只是巢帛实在难得,记了这么多未免有些心痛。

  这时候,他就不得不叹口气,开始畅想如果仙画中所说的“纸”被发明出来之后,记录东西该有多么的方便。

  听说陛下

  已经命宫中尚方钻研,民间也有一些作坊在研究,希望他们能快点将“纸”做出来吧。

  赵过看着自己记下来的东西,对贾思勰充满了敬服之意。

  哎,此等大家,要是能与他同时代就好了!

  他却不知道,他和汜胜之也是贾思想敬服之人。

  虽然是不同的朝代,但在这一刻,来自于人类的智慧光辉产生了共鸣。

  【他还有很难得的一点就是他通实务,绝对不是那种只会之乎者也的士人,这就让他不那么的注重“士农工商”这样的等级划分。在《齐民要术》里,他就意识到了商对于农业对于农民的重要性。】

  【他在序言里写“起自耕农,终于醯馥,资生之业,靡不毕书”,醯醮就是醋酸,也就是农副产日,他们为太甜口里千仞,你太你太氏会他们究可在日本田大月日的,大便做让大陆续借,你生!一品。他以及社会是于段,将农作物变成良初和农副广品石习是目的,习肥沙山农氏软侍女生术。农民们用这些技术,制成农副产品,然后再去市场上换一点钱,这对他们来说可能是唯一的得钱的手段!】

  【汉武帝时期,一年二十三文钱就能让农户掐死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可想而知,封建社会早期的农民想要赚到余钱是有多么的困难!】

  有带着头巾的农妇将泡好的豆子捞起来,然后将它们倒入到石磨之中。

  一边磨一边加水,豆子被磨盘绞成了豆渣。

  又见她将这些豆渣倒入到布袋子里,不停的晃动,将渣和水分离,就得到了豆浆。

  豆浆用猛火煮熟,点入一点石膏粉,然后缓缓的搅动,竟然就凝固了起来。

  一块块白色的豆腐呈现在众人眼前,看上去洁白剔透。

  熬鱼汤的时候放上一些,一份鲜美的豆腐炖鱼汤就出炉了。

  汉武朝。

  淮南王刘安看着天幕上的鱼汤有点嘴馋的咽了口口水。

  看上去似乎很好吃的样子。

  只是,那用豆子做的白色方块是何物?看上去肤若凝脂,似乎细嫩非常。

  他起了好奇心。

  民间也有农妇在琢磨着豆腐到底是怎么做的?看上去原料似乎只有豆子,如果能学会的话,或许家中也能够多一道菜。

  汉武帝刘彻

  转过身去问桑弘羊:“民间赚钱真这么难?”

  在他看来,二十三文钱不值一提。

  何至于此?

  桑弘羊苦笑:陛下,天下赚钱的大多是商人。城中居民因地利,赚钱也没那么的难。唯有农人,常年待在田间,既无时间也无手段。的确是很难。”

  他很赞赏后世这位贾思勰的做法。

  想要让农民增加一点收入,唯有让他们用农田的产出来交换钱财这一条路。

  刘彻默然。

  原来真的这么难啊。

  【贾思勰所在的北魏,同样也刚从萧条景象中恢复过来。相信他也是在自己担任太守期间,看到了农民的切实的苦处,所以才在书中加上了这一章节,并且在序言里特意点出来。】

  【他在书里面告诉农民们怎么做肉酱鱼酱虾酱、怎么酿造醋、怎么种蔬菜。甚至还写明了,在都城的郊区有市集,要是蔬菜种得好,可以拿去卖,有的蔬菜割了还会再长出来,这样可以循环赚几轮。在教种白杨卖钱的那一章,甚至还帮人算好了运费,简直是手把手教你用农业来赚钱。】

  【这对于一个士人来说,是多么的难得!】

  天还没亮,星辰还挂在夜幕上。

  农民们就已经早早的起来了,将自家酿造的酱菜还有刚刚收割下来的蔬菜放在板车上。

  几人一起,推着板车就出了门。

  走了不知道有几个时辰,终于看到了高大的城墙。

  清晨的阳光照过来,城墙外已经摆了许多小摊,亦有许多城中大户追仆人前来买东西。

  熙熙攘攘,一派热闹之景。

  各朝的百姓们议论纷纷。

  “他做太守的时候肯定也是个好官!”

  “哎,这样的官老爷多一点就好了。”

  “做梦吧,有哪个官老爷会关注我们的田里到底种了些什么呢?”

  贾思勰在窝棚内,也看到了仙画。

  他热泪盈眶,为自己,也为天下的农人!

  【除了《齐民要术》和贾思勰之外,古代华夏还有很多很出色的农学家和农书。比如元代王祯的《农书》,就收录了一百多种农具,更在《齐民要术》的基础上又对农学做了系统性的整理

  。然后,南宋陈勇的《农书》中,提到了用粪如用药的施肥理念,说明宋朝的时候,农民们已经明白了施肥的重要性。他们把秸杆、绿肥、杂草等和河、塘泥及人粪尿同置于集水坑中,得到了基肥,铺在稻田里面。算是肥料最早的雏形。】

  孙小羊看着天幕上的农民将黑色的肥料铺在田里。

  他奋笔疾书,在地上画着只有自己看得懂的文字与符号。

  读书的时候他都没这么认真过!

  可能有些人看着这些东西觉得脏,但他们这样常年务农的人却能看出来其中的妙处。

  “没想到粪便要这样用,还要混合泥和这些东西!”

  “不过这些东西都不难找。”

  现在也有收集马粪和牛粪用来肥田的方法,但他们没想到原来还需要这么一道工序。

  都学!

  朴素的人们觉得既然是仙画中提到的,那肯定是对的!

  等他们收割完麦子,有空了就赶紧学起来。

  【正是因为一代又一代的农学家总结了经验,著成书,又将这些经验传承了下去,才能从秦汉时期的亩产百斤逐渐变成了明清时期的亩产四百斤。】

  【这些农学家们若是生在现代,院士不敢说,怎么着也能当个学者教授吧?但是!在华夏的古代,这些农学家的地位却并不是那么的高,一干多年下来,农学也始终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的学科和体系!】

  【还是和儒家有关。】

  【这事儿,要从孔子说起。】

  董仲舒手中的盏掉落在地。

  他失声道:“又来?!”

  请收藏本站:https://www.gc9.cc。官场小说手机版:https://m.gc9.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